首页 |  个人简介 |  绘画作品 |  篆刻作品 |  书法作品 |  名人合影 |  最新动态 |  联系方式  
  本栏信息
张旭书法作品欣赏 张旭简介资料
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欣赏
《雪景寒林图》赏析 雪景寒林图是谁的作品
李苦禅擅长画什么 李苦禅的鹰
齐白石擅长画什么 齐白石以画什么而出名
书画尺寸对照表平方尺(书画格式)
山水画的传统与创新有哪些
书画尺寸换算公式是什么(书画尺寸对照表 )
中国民国篆刻简史 篆刻简史
美术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知识
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欣赏
时间:2023-12-01 10:18:46  来源:董书豪网站  作者:董书豪作品

徐悲鸿的国画具有童子功,自幼随父学习绘画,他四岁入私塾。后又留洋法国,深的西洋绘画的技法,并系统学习了西方绘画的理论,在西方素描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光影关系的处理上驾轻就熟,并将西方的绘画理论与东方绘画的技法结合起来,产生了独特的笔墨效果。后来他强调"尽精微、致辞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就是这种东西方绘画技法融合的体现。

《奔马图》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 真迹。

《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画幅右侧有题词:“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马是徐悲鸿绘画的标志性题材,他笔下的马千姿百态,充满着激情和活力。并且他的奔马往往因时因事有感而作,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

奔马图

《奔马图》(《The Horse》)画于1941年的秋天,当时徐悲鸿为给抗战募捐远赴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办艺展,而国内的抗日战争正处于与日寇战略相持的关键时期。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占领了长沙,消息传至槟城,徐悲鸿心急若焚、彻夜难眠,于是趁着月色,饱蘸浓墨,一幅纵长326厘米、横宽112厘米的《奔马图》一气呵成。画幅右侧有题词:“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

这幅画2006年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宜兴徐悲鸿纪念馆。

《奔马图》

创作背景

徐悲鸿早期所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踟蹰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悲鸿先生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此幅作于抗战间的奔马,彰显出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下中国人的风骨,可见这一特殊时期徐悲鸿奔马图对于中华民族的非常意义。

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为“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秋风立马图》1936年

《饮马图》1950年

Caption

作品解读

徐悲鸿对于画马情有独钟且用力至勤至深,他曾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马种以蒙古马好),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

悲鸿先生笔下的奔马,踏着时代的风雷,为中国画坛注入了前所未见的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画中的马肌肉强健,腹部圆实,头略向右倾,鼻孔略大。这匹马正腾空而起,昂首奋蹄,鬃毛飞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让人热血沸腾。

飞扬的马鬃

飘散的马尾

在这幅画中,采用了西方绘画中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同时吸收传统没骨法,结合线描技法,纵情挥洒,独具一格。马的头顶、胸部、马蹄、臀部留白,有强烈的光影效果。腹部阴影处,用墨比较淡,显示出了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质感。

作品赏析

古往今来,画马者不少,但如徐悲鸿画马者鲜矣。悲鸿先生画马,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传统画马往往以细线勾勒为主,烘染为辅;徐悲鸿用大写意画马,突破前人藩篱,以粗犷豪放的线条与皴染,与其说画,不如称其为以书法“写”马更为确切。悲鸿先生笔下之马,既有现实主义的格调,又不失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气韵。

徐悲鸿一生中确实画过数以千计的马的速写稿,也塑造了无数雄姿英发的骏马形象。这正是悲鸿先生对于人生的终极追求——对于人类自由最热切、 天真的渴望。他赋予马新的形象、意义和审美趣味,充满时代气息,带有恣肆澎湃的激情,鼓舞观者昂扬向上的情绪。

落笔笃定、运笔自如

细节精确

徐悲鸿创作的《奔马》

让人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中国画技法

戳视频,沉浸式感受

骏马扑面而来的生命力

徐悲鸿画的马

感觉正在跃出画面

画作《奔马》创作于1944年

正值徐悲鸿艺术创作的巅峰期

这幅作品,既得奔马之形

让水墨肌理呈现出

前所未有的立体透视感

又得奔马之神

赋予中国画雄健的力度

徐悲鸿画马

首先强调骨骼

在马的躯干和头部

都可以看到明显的骨骼结构

马腿、马蹄的关节处

刻画得十分清晰到位

为表现马的肌肉

徐悲鸿运用了西画的光影画法

马的臀部和背部常以大面积留白

通过明暗来表现雄健肌肉

体积感十足

徐悲鸿画的马

常常有种从画里跃出的动势

表现出强烈的透视效果

徐悲鸿纪念馆

展览典藏部主任徐冀介绍

徐悲鸿会把马腿画得很长

身子稍微瘦弱一些,鼻孔很大

而马的眼睛则是用一块重墨

含到了马头的结构里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徐悲鸿在这条创作道路上

求索了30多年

一匹马能展现出多少种情绪?

徐悲鸿用画作告诉你

为改变数百年文人画

高冷、务虚、逃避社会现实的传统

徐悲鸿万里迢迢,远赴巴黎

系统学习西洋绘画

以精准的造型能力

呈现写实的力量

留学期间

徐悲鸿经常光顾巴黎郊外的马场

日复一日地观察与临摹

马的形象已烙刻在他的心中

1927年,徐悲鸿归国后

便投入到美术教学与创作中

他积极推行与实践艺术教学革新

多次举办画展为抗战筹得捐款

1931年的《九方皋》

徐悲鸿借马倾吐内心郁闷

1941年的《奔马图》

徐悲鸿以马踏漠野抒发抗敌之志

……

徐悲鸿用马展现内心情绪

↓↓↓

,时长02:10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介绍

徐悲鸿笔下的奔马

呈现出一种

与人民群众、与家国社会

同呼吸共命运的特点

彰显着一种集体性的

人文关怀和社会精神

奔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永远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如今,《奔马》伫立在中国美术馆

昂扬之态

鼓舞着我们

砥砺奋进、腾飞、跨越

版权所有©董书豪书画艺术网
地址:北京玉泉路西50米墨文斋书院 电话:18601257169
邮箱:dongshuhaosh@163.com 网址:http://www.dongshuhao.cn